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9-01-07    来源:宜宾市人民政府

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有关企业:

  为全面落实建设网络强国等战略,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创新经济新增长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融合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为全市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构筑“宜宾强支”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临港经开区为龙头,翠屏区、叙州区等县(区)为辅助配套,以“三中心一基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创建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建成跨区域的“数据交易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培训研究中心”,以及独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发展基地”。城区及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光纤,4G网络深度覆盖并向5G网络平滑演进,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广泛存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信息消费的重要力量,培育形成一批“宜宾造”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龙头企业,数字技术深入应用于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大数据园区、数字经济集聚区,释放聚合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市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重点任务

  (一)筑牢数字基础设施

  1.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落实网络强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光网宜宾”和“无线宜宾”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城域网出口带宽和网间通信质量,全面普及高速光纤网络。到2022年,全市出口带宽达到7000吉比特每秒,4G网络城乡深度覆盖和重点公共区域WiFi(移动热点)全面覆盖。以政府网站、重点国企和商业服务网站以及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先导,逐步推进IPv6(第六代互联网协议)规模部署和应用。完成5G基站建设规划,支持通信运营商在我市开展5G网络规模组网和5G业务商业化应用,持续提高全市高速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DTMB(地面数字电视网)建设,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构建。持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不断深入推进“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深入实施我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村级益农信息社及重点道路沿线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通信发展办、市文广局、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基础电信运营商。排在责任单位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夯实数据应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全市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切实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布局发展,提升数据计算、存储和智能处理能力。在临港经开区建设不低于2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产业基地,搭建大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城市云计算中心及智慧城市应用展示中心。积极支持利用水电优势在向家坝区域打造国际区域性IDC中心,助力宜宾打造区域性国际信息服务中心。加强数据资源和数据中心的对接,着力提高数据中心数据平均上架率,力争川南区域数据中心落户我市。建立健全与上级数据中心的互联机制,促进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发展办)

  3.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动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协同发展,推进电力、供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以市政地下管网为基础,逐步构建市政设施管理感知网络系统,提升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数字化终端普及率和应用率,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

  (二)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1.持续做大做强数字终端产业。继续大力引进和培育智能终端企业,着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力争在2023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以本地移动通信终端整机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生产配套和服务配套,逐步引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等核心企业,构建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此基础上,拓展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终端、健康医疗设备、数字电视、智能家庭设备等数字终端应用产品,支持产品在我市工业生产、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发展移动VR(虚拟显示)终端、手持式AR(增强现实)终端、空间展示类AR等虚拟(增强)现实产品,探索构建数字虚拟现实产业链。通过产业逐步集聚,带动系统设计、研发制造、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等服务支撑产业兴起,最终打造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完备智能终端产业链条,将我市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新兴产业工委、市投促外侨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2.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围绕宜宾大数据产业基地,积极打造计算资源中心、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和存储灾备中心集聚的大数据园区及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四川智能终端产业大数据中心、五粮液国际酒业大数据中心等行业云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大众基于开放的数据资源发展创新应用,挖掘大数据应用潜力,并开展区块链应用、产业链培育、产品标签化工程等大数据应用,大力发展行业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加工、交易、安全以及灾备等业务,推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数据分析等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提供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能力的大数据专业服务骨干企业和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培育电子政务云计算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宜宾电子政务云,并统筹建设宜宾时空信息平台,推进基于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应用。支持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嵌入式软件、数据库、地理信息软件等基础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强化共性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构建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网信办、市国土资源局)

  3.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支持朵唯、领歌、康佳等企业转型发展,进军物联网领域,发展物联网智能网关、嵌入式软件、传感网智能管理软件等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的物联网软硬件产品及平台。支持建设物联网公共接入平台,发展面向定位(导航)、安全、监控、计量、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网产品和服务。支持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管理、环保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城管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安全监管局)

  4.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充分利用长江国际科创城平台,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高校,在宜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和宜宾造智能终端产品,实施人工智能科技专项,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逐步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和开发协作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重点产品培育、行业应用示范、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引培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医疗等重要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局、市政府物流办、市政府金融办、市邮政管理局、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5.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和Icar(智能汽车)智能互联系统为基础,支持凯翼汽车加大研发投入,突破车网融合、多源信息融合、车辆决策与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实现智能车控操作系统、智能车载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引导我市智能终端企业与凯翼汽车在汽车智能仪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芯片、5G通讯技术等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合作。鼓励车企提升智能控制系统的前装比例和智能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提前谋划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加强国内外知名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企业引进和本土配套企业的培育。(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三)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

  1.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全市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方案,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在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白酒、化工等重点领域,提升研发设计环节数字化水平,大力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的关键岗位“机器换人”改造计划,加大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力度,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凯翼汽车、朵唯、康佳、普什集团、红星电子等企业率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一批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和企业内网IP(网络地址)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形成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体系。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与我市“8+2”产业及其他工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设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通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五粮液集团公司、天原集团公司等工业龙头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围绕企业综合管控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产业链协同优化等重点方向,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大力实施工业企业“上云”行动,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租用云服务,开展基于云的互联网化信息应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贯标推广,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发展办、市国资委)

  2.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建立我市农业信息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农业信息监测、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产品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环节应用,培育基于数字技术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打造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区。实施好宜宾茶博城、茶文化旅游体验区、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构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农业新模式。到2023年,超过60%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新型生产主体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服务惠及80%的农户,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旅游发展委、市畜牧水产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强力支撑竹产业发展。围绕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打造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信息交换和技术培训平台,建立竹产业发展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建设竹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构建特色竹产业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和线下交易平台,打造特色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线上交易,拓展竹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空间,推进竹产业“互联网+”经济发展。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支持、引导竹产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并打造集科学研究、品种展示、技术转化、竹农培训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3.推进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支持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商贸、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向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和转型。加快立体交通智能物流网络建设,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物流园区。实施数字金融行动,整合金融产品、融资需求、信息查询、公共信用信息、信息中介服务等资源,大力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快商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培育数字商务新主体,鼓励商贸流通方式创新,推动互联网与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商圈。积极争取引入国家泰尔实验室合作建立智能终端测试基地,并围绕“8+2”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商务咨询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引进培育一批科技资讯、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企业孵化、品牌推广的专业服务机构,强化数字经济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宜宾中支、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推动教育、旅游、医疗、社保、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旅游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发展全域旅游精准服务,提升蜀南竹海等重点景区数字化水平,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企业,探索建设数字公园和虚拟现实主题公园。深入实施智慧教育全覆盖工程和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汇聚并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享;大力探索满足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新应用形式和多元化教育评价及精确教育管理体系,同步发展在线教育教学培训新模式。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信息三大卫生计生数据库,推进医保、社保、养老等大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培养医疗健康养老大数据产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旅游发展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

  (四)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1.大力促进数字信息新消费。丰富信息消费供给产品。积极引入数字家庭、北斗导航、高清视听、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我市智能终端产业链延伸并向高端发展,生产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创新供给引导消费。培育数字文化产品,培育阅读、游戏、动漫和应用等数字创意产业和产品。发展数字阅读、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宜宾特色数字文化产品,推进视听内容创作生产、丰富数字内容产品供给。利用宜宾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动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本地民族民俗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逐步满足公众信息消费体验需求,活跃信息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新兴产业工委、市文广局、市科技局)

  加快电子商务提质升级。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筠连、屏山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翠屏区、南溪区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支持宜宾淘、宜宾三江在线等本土平台做大做强。推动五粮液集团公司、川红集团等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垂直电商平台,鼓励传统商贸业、服务业等企业运用“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零售模式。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翠屏区、临港经开区跨境电商集聚区。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市农业局﹞

  提升信息消费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网络实名制,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密码、电子认证、安全产品的应用,提升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加强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保护,推广可信计算、身份管理和验证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强化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的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密码管理局、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通信发展办)

  2.发展数字经济融合新业态。发展共享经济。加强生产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金融、供应链、公共服务等领域为突破口,依法推进各类基础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探索建立政府和企业互动的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分享人才智力、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科研成果等创新资源与生产能力,逐步发展分享平台经济。加强交通、房产、家政、住宿、餐饮等民生服务资源的开发共享,支持家庭旅馆借宿、办公场地短租等共享服务发展,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分享协作模式在智能制造、金融租赁、物流运输及教育培训等领域应用,发展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服务分享模式。建立共享经济劳动者和使用者权益保护、平台安全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共享经济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市公安局)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逐步搭建行业云数据资产管理平台、行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和行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实时准确地对行业领域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提升运行监测、统计分析效率及效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态势感知和决策参考,打造带动川南城市群发展实际的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数字经济创业创新载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创业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临港经开区管委会)

  3.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加快建设数字政府。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密码应用。以现有电子政务云为基础,加快部门独立系统向云迁移速度,逐步打造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目录梳理、业务事项供需对接,打造“一网通办”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务服务统一平台,推广使用政务服务APP(手机应用程序),形成一批亲民实用、快速便捷的政务应用,促使公共服务无纸化。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务服务高效化,推进政府廉洁、高效运行。(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直各部门)

  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管、智慧管网、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整合,打造智慧共治平台,基于大数据汇聚,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城市运行状况,以科学化配置公共资源,实现精准靶向治理。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防预警体系建设,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增强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天网高清化改造、雪亮工程扩容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智慧应用,扩大公共安全监控和安全生产监测覆盖范围,全面提升我市立体防控和应急联动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政府应急办、市住建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环境保护局、市防震减灾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以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抓手,提升民生关注的卫生、住房、食品、药品、养老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智慧公共卫生体系、区域保障房联合应用平台、网络职业教育、健身消费、食品药品监管服务平台和智慧养老管理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支撑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住建城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体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成宜宾市发展数字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推进试点示范、应用推广等,指导全市科学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成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数字经济或新经济发展平台公司,发挥市场机制,深化政企合作,构建良好可持续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二)加强组织保障。在宜宾市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和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适时组建宜宾市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数字经济研究院,为宜宾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和决策支持。各相关部门和县(区)要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办、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强化政策支撑。用好国家、省、市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和土地、人才、投融资等优惠政策,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切实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科技融资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宜宾中支、宜宾市税务局)

  (四)构建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统计研究,明确统计口径、探索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方式。创新开展数字经济计量测算工作,建立数字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探索建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指标的定期发布机制,努力构建全面系统反应本地数字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的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责任单位:市统计局)

  (五)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数字经济专项培训,提升发展数字经济推进能力。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建立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新业态监管模式,强化评价考核。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改进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成长、引进、使用和激励、培育的政策环境。加大对行业成长性好,地方贡献率大的企业支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营 商环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才办、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

  宜宾市人民政府

  2019年1月17日

上一条: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20条政策措施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